早托行業日益興起,以下內容須早知道
今年兩會期間,甘肅省衛計委主任郭玉芬曾指出,全國共有0-3歲幼兒約8000萬。按照國家衛計委此前的一項調查,超過1/3的被調查對象表示有托育服務需求,那么全國至少有2400萬幼兒有托育服務需求。
然而,我國嬰幼兒在各類托育的入托率僅為4.1%,中國城市3歲以下兒童的入托率不到10%,而發達國家3歲以下嬰幼兒的入托率在25%-55%之間。
據上海市婦聯去年初調查,88%上海戶籍家庭需要托育服務,但現有托育班能服務的幼兒數量不足這一人數的2%,供需矛盾突出。
不僅如此,據全國婦聯調研數據顯示,擔心孩子“沒人帶”,已成為影響二胎生育決策的關鍵因素。
十九大報告把“幼有所育”作為需要取得“新進展”的七項重點民生任務之一,健全托育服務體系成為推進“幼有所育”的首要任務。
地方政府也已意識到了托育服務的重要性。遼寧、湖北等地為鼓勵兩孩政策,已將3歲以下嬰幼兒托育服務納入財政預算。
8月1日起,上海市全面受理3歲以下托育服務機構申辦,為“柔軟的人群”提供安全的照護,反映出早托業務所面臨的剛需到了不得不解決的地步,是市場的發展倒逼政策形成的現象。
上海市政府于今年4月印發“1+2”文件,文件堅持“政府引導、家庭為主、多方參與”,鼓勵有條件的區新建配套幼兒園時落實托班建設要求;通過改建、擴建幼兒園,增加托班資源供給;鼓勵民辦幼兒園開設托班;支持公益性托兒所擴大服務對象覆蓋面,緩解入托供需矛盾。
6月,由中國標準化協會主導制定的《全日制嬰幼兒托育服務規范》和《全日制嬰幼兒托育服務評價指南》兩項團體標準已完成征求意見稿,即將發布。該規范對托育的空間設施、保教人員、日常照料乃至活動與游戲都做出了詳細規范。
一方面,標準和政策的制定將推動行業快速發展,另一方面,標準的出臺也讓需要送孩子到托育的家長有了更多篩選機構的參考指標。
總體來看,當前中國0-3歲兒童托育行業機構數量嚴重匱乏,主管部門和相關法規仍不完善。
重點補強托育服務體系短板有以下舉措:
·擴大服務資源供給
探索公辦機構示范引導、整合社區服務體系、拓展幼兒園服務范圍、鼓勵企業開辦福利機構等多種方式,提供多樣化的托育服務。
·建立可持續的投入維護機制
加大托育服務的財政投入力度,發揮財政投入的引導作用和托底作用;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托育服務,采取財政補貼與稅收減免等方式,在資金、場地、人員等方面對各種照料托育實施補貼與優惠;建立服務成本分擔機制,為多子女和兼顧老人照料等特定家庭提供服務支持,切實支持家庭發展。
·培育服務隊伍
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培養,提供專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建立合理的薪酬待遇體系和職業發展規劃;積極發展志愿服務隊伍,重視對家庭成員的技能培訓和支持服務。
未來,教育和看護能夠兼得的未來專業化科學化的托育將會越來越多,專業養育并教育3歲以下兒童將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隨著資本的大量進入,行業快速發展,卡位戰也即將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