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紀蒙氏教育:幼兒喜歡“工作”甚于游戲
工作是人類的本能與人性的特征。幼兒喜歡工作甚于游戲。
——瑪利亞·蒙特梭利
瑪利亞·蒙特梭利認為:使幼兒身心協調發展的活動就是“工作”。在特定的敏感期,孩子會對某些事情或者工作特別感興趣。這種興趣通過孩子練習時的面部表情、專注程度和不斷重復的動作就能看得出來。而這種專注工作及通過工作獲得成就感的過程就是幼兒生理和心理不斷發展的過程。這不僅能使幼兒的心理得到滿足,還能使其獲得獨立的能力??傊?,工作有助于幼兒的肌肉平衡協調發展,培養其獨立性和意志力,使其內在潛能得到充分開發。
工作人性的說法是蒙特梭利教學的中心思想,也是蒙特梭利偉大的貢獻之一。
幼兒工作的本能包括:自由選擇、重復練習、個人生活的照顧、環境中秩序井然、自由活動中的紀律等。
幼兒不喜歡的工作:老師的講臺、一起上課、獎賞與懲罰、課程考試……
基于此理論,蒙特梭利博士強調蒙氏學校及教室就是一個“有準備的環境”,即是一個符合幼兒需要的真實環境,一個符合幼兒身心發展所需的環境。幼兒在這樣一個預備好的環境中自由工作、培養各種能力,進而形成真正的自我建構。
在跨世紀幼兒園的蒙氏教育中:孩子們自由地參與到正確行走、輕聲開關門、雙手取物品、整理教具、鋪卷工作毯、走線、擦桌子、擺椅子、備餐具等工作練習中。在專注于工作練習的過程中,孩子不僅體驗到了快樂、喜悅、興奮等感覺,更獲得了專注、耐心、探索等品質。
因此,在高品質蒙特梭利幼兒園——跨世紀幼兒園里,孩子們在工作練習時保持平靜,在重復練習中培養耐性,在幫助別人實現愿望的過程中表現出善良。他們的內心充滿了平和、快樂、自信、堅韌、善良、謙虛,具有旺盛、自發性的生命力,喜愛反復的集中工作,喜歡工作勝過游戲,在閱讀、書寫、計算、文化方面有旺盛的求知欲,并具備了完全人格的特質。正如蒙特梭利博士所言:“正常的幼兒由于心智成熟,已經學會克制自我、平靜地生活,以及寧可有秩序地工作而不愿無所事事?!?/span>
當我們用這種眼光去看幼兒時,就應該把這種“皈依”稱為“正?;?。
而在現實生活中,成人總是按照自己的標準對孩子的行為做出判斷,“充滿愛意”地幫助孩子做很多事情。結果是,孩子不但不會對這樣的幫助表示感激,反而會不滿,因為他們更渴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滿足內在發展的需求。譬如:
1、孩子寧愿自己穿衣服,而不愿大人給他穿衣服,甚至到了大人幫助穿上的衣服她非要脫下來自己再重新穿上的夸張程度。
2、孩子寧愿自己親自拿筷子,享受那種快樂的感覺,也不愿大人把飯送到他嘴里。
3、孩子寧愿搭建一幢玩具房子,也不喜歡大人給他已經搭建好的房子。
……
孩子之所以愿意自己來做,是因為在這種自我練習的過程中,體驗到了快樂,這才是真實的喜悅。
對于家中為孩子設計的個人空間,以下幾點供參考:
(1)可視家中空間大小,放置2-4個柜子。
(2)每個柜子上分類放置不同的玩具或教具,例如樂器類、圖書類、感官類等,并讓孩子在家中如在幼兒園一樣,學會將物品放回原處。
(3)了解孩子的發展需求及興趣愛好,選購符合其內在發展的教具與玩具。玩具的功能性要多,讓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玩法,也可節省費用支出。
(4)利用樓梯或過道做藝術走廊,掛上一些不同風格的畫作,讓孩子在上下樓梯時欣賞藝術,懸掛的高度要適合幼兒的身高。
(5)在一面墻或柜子背后貼上紙張,作為孩子的涂鴉場所(或用寫字板)。
同時,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也要鼓勵幼兒多嘗試。如讓幼兒自己穿襪子、系鞋帶、拉拉鏈、吃飯等,家長只需要給予孩子正確的示范和做事情的方法即可。當孩子想和家長一起擦桌子或者掃地時,應為孩子專門留出一片區域,讓他專心在此區域中勞動。這個過程中,幼兒不僅體驗到了勞動的快樂,而且鍛煉了肢體的協調性及專注力、耐心。